身上的痣会恶化成癌!这3个因素要注意这3点一定要做到→

通过admin

身上的痣会恶化成癌!这3个因素要注意这3点一定要做到→

每天站在镜子前,我们除了会看到身上那几颗熟悉的痣,偶尔也会发现有新冒出的痣。

究竟哪种痣是危险的?哪些因素会加大癌变风险?如何在生活中自我检查,规避风险?

别慌,今天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长在自己身上的痣,做个健康的有“痣”青年。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人身上的不同部位都多多少少会长痣,尤其在皮肤白皙的人身上更明显。

有时它是平滑的、半球状、状的,有时上面还会有毛发,有的呈黑色、蓝黑色,或者棕褐色。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痣都不碍事,除非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它有可能癌变成为了黑色素瘤——一种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致死率高的皮肤癌。

根据研究数据,从 2007 年到 2017 年,我国黑色素瘤的所有指标(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即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都有大幅增加。

2017 年中国黑色素瘤按性别和年龄分列的发病率(a)、死亡率(b)和伤残调整生命年(c)。图片来源[1]

从大数据上看,小于 1% 的癌变概率并不足以让人谈“痣”色变,值得引起重视的是黑色素瘤的高致死率。

2017 年,在美国所有皮肤癌(不包括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死亡人数中,因皮肤黑色素瘤死亡的约为 72%[2]。

黑色素瘤有可能源于皮肤上的痣、胎记等,但一般普通的痣不会发展成黑色素瘤。只有当黑素细胞生长失控,才会恶变成为肿瘤。

研究人员经过对我国 33 个省市黑色素瘤的分析发现,不同省份的发病率存在差异。东部和东北地区较高,尤其是一些沿海省份。

1990年(a)和2017年(b)中国33个省黑色素瘤年龄标化发病率。图片来源[1]

除了日积月累的外力摩擦,很多人在生活中还会忍不住用手指或指甲刀反复刮痣,这些“小动作”也十分危险。

相关数据显示,先天性痣存在于 1% 的新生儿中[4],尽管针对这种先天性黑素细胞痣的黑色素瘤病变几率存在争议;

但肯定的一点是黑色素瘤的风险会随着先天性黑素细胞痣大小的增加而增加[5]。

一项针对 20 个国家的原发性皮肤黑色素瘤高危人群的系统回顾佐证了这一点:约 7.15% 的黑色素瘤病例发生在有黑色素瘤家族史的患者中,大约 25% 的黑色素瘤在原先存在的色素瘤基础上发生[2]。

除此之外,研究表明痣的数量也是让黑色素瘤患病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2][7]。

也就是说,拥有面积较大的先天性巨痣,或有超过 100 个痣,发展成为黑色素瘤的可能就越大。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2 年版)中,给出了国际通用的“ABCDE 法则”作为自测的黄金标准,我们可以通过视诊和触诊作为初步诊断的手段。

良性的痣往往边缘整齐,具有光滑的圆形或椭圆形轮廓。要警惕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的痣。

正常色素痣通常为单色,而黑色素瘤主要表现为污浊的黑色,也可有褐、棕、棕黑、蓝、粉、黑甚至白色等多种不同颜色。

色素痣直径大于 5~6 毫米或色素痣明显长大时要注意,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对直径大于 1 厘米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检评估。

如果我们尝试对照“ABCDE 法则”寻找正在发生变化的”危险痣“,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发育不良痣[6]。

发育不良痣最常见的部位是躯干,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直径为 5 毫米或更大的斑点状病变,边界不规则且边界不清,呈深浅不一的棕色,可呈现微红色调。

它通常表现为一个中央丘疹,周围环绕着色素性黄斑环,呈现出“煎蛋”的外观。

在亚洲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中,原发于肢端的黑色素瘤约占 50%,常见的原发部位多见于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肢端部位;

原发于黏膜,如直肠、肛门、外阴、眼、口鼻咽部位的黑色素瘤占 20%~30%[3]。

长在眼、口、鼻、咽部、外阴这些部位的痣,平时生活中要格外留意有没有突然增大,或颜色变深变浅,是否伴有刺痛、灼热感、出血流脓等变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黑色素瘤发生和很多不恰当的黑痣处理方法有关,比如盐腌、切割、针挑、绳勒等[3]。

所以,如果痣长在容易摩擦或影响美观的部位,千万不要习惯性抓挠,或像挤痘一样去挤压。

更不要轻易尝试来路不明的点痣摊位或美容院祛痣,操作不当留疤事小,癌变事大。

在太阳紫外线辐射最强烈的正午时间限制户外时间,以及避免室内日光浴[8],都是预防黑色素瘤的好方法。

如果一旦在自查中发现可疑因素,必要时一定要前往医院就诊,不要自行随意处理。

[2] 张颖.皮肤黑色素瘤死亡危险因素即误诊原因分析[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22.

关于作者

admin administrator

发表评论